产品概述
区域数智中医云平台面向医联体/医共体与区域卫健管理需求,打通数据流与业务流,支撑区域协同、监管可视化与科研赋能。平台整合临床中心、共享中心、协同中心、监管中心、科研中心五大核心能力,实现"数据上收、能力下沉、业务协同、监管透明",助力区域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与数据资产沉淀。
核心优势
- 五中心一体化:临床/共享/协同/监管/科研五大中心统一平台、统一数据、统一标准,避免烟囱式建设。
- 数据上收与标准化:区域病例、处方、疗效等数据以中医术语标准映射方式上收,形成高质量区域中医数据湖。
- 能力下沉与共享:名医资源、知识库、AI辅助诊疗等能力下沉至基层,缩小城乡医疗差距。
- 业务协同与闭环:支持双向转诊、远程会诊、处方外配、影像共享等跨机构协作,形成诊疗闭环。
- 监管可视化:实时监控区域诊疗质量、用药合理性、医保控费等指标,支撑管理决策。
- 科研数据赋能:提供数据抽取、质控、脱敏、统计分析工作台,支持多中心临床研究与真实世界研究。
平台架构(五中心)
中医电子病历、智能辅助诊疗、处方审核、随访管理、治未病健康管理等临床业务应用。
患者主索引(EMPI)、电子健康档案、检验检查结果共享、影像云存储、中药知识库共享。
双向转诊、远程会诊、远程教学、处方流转、协同带教、多学科会诊(MDT)。
质量监控、医保控费、合理用药审查、数据上报、绩效考核、运营分析看板。
数据抽取、清洗、脱敏、统计分析、课题管理、真实世界研究(RWS)、多中心协作。
核心功能模块
临床中心
- 中医电子病历(EMR):符合卫健委电子病历评级要求,支持四诊信息结构化录入、辨证论治记录、中医特色病程等。
- 智能辅助诊疗:嵌入智能辨证、智能开方、用药审查等AI能力,提升基层诊疗质量。
- 处方管理:中药/中成药/西药处方开具、审核、打印、流转,支持医保接口对接。
- 随访管理:随访计划制定、任务提醒、疗效评估、复诊对比。
- 治未病管理:体质辨识、健康评估、调理方案、效果追踪。
共享中心
- 患者主索引(EMPI):跨机构患者唯一标识,身份证/医保卡/就诊卡自动匹配,避免重复建档。
- 电子健康档案(EHR):整合门诊、住院、体检、随访等全生命周期健康数据。
- 检验检查共享:检验结果、影像报告跨机构互认,减少重复检查。
- 影像云存储:PACS影像云端存储与调阅,支持移动端查看。
- 知识库共享:中药材库、方剂库、名医经验库、临床路径库区域共享。
协同中心
- 双向转诊:上转/下转流程管理、转诊单电子化、转诊进度追踪、回诊反馈。
- 远程会诊:视频会诊、病例共享、专家意见记录、会诊费用结算。
- 远程教学:名医带教、病例讨论、学术讲座直播与回放。
- 处方流转:电子处方外配至药店/煎药中心,物流追踪与配送。
- 多学科会诊(MDT):复杂病例多学科协作讨论与方案制定。
监管中心
- 质量监控:病历书写质量、诊疗规范性、首诊准确率等质控指标实时监控与预警。
- 医保控费:医保费用实时监控、超标预警、不合理用药拦截。
- 合理用药审查:处方点评、抗菌药物管理、中药配伍禁忌自动审查。
- 数据上报:自动生成卫健委、中医药管理局等上级部门报表。
- 绩效考核:医疗机构、科室、医生多维度绩效指标统计与排名。
- 运营分析看板:门诊量、住院量、收入、病种分布等运营数据可视化。
科研中心
- 数据抽取:根据研究需求(病种/证候/时间段/机构)灵活抽取数据集。
- 数据质控:自动检测缺失值、异常值、逻辑错误,提供质量评估报告。
- 数据脱敏:身份证、姓名、地址等敏感信息自动脱敏,符合隐私保护要求。
- 统计分析:内置描述性统计、关联规则挖掘、聚类分析等常用科研方法。
- 课题管理:课题申报、伦理审查、数据采集、进度追踪、成果管理。
- 多中心协作:支持多医疗机构联合研究、数据联邦学习、隐私计算。
技术架构
基础设施层
云计算资源(阿里云/腾讯云/华为云/私有云)、容器编排(K8s)、存储(对象存储+关系型数据库+NoSQL)、网络(VPC/专线/VPN)
数据层
数据采集(ETL)、数据治理(主数据管理MDM)、数据湖(Hadoop/Spark)、数据仓库(ClickHouse/Greenplum)、数据安全(加密/脱敏/审计)
服务层
业务中台(患者/诊疗/药事/随访服务)、数据中台(标准化/质控/统计)、AI中台(知识图谱/大模型/推理引擎)、集成平台(HL7/FHIR/API Gateway)
应用层
临床应用(EMR/智能辅助)、管理应用(监管/运营/绩效)、协同应用(转诊/会诊/教学)、科研应用(数据工作台/统计分析)、移动应用(医生端/患者端)
安全层
身份认证(统一账号/单点登录SSO)、权限控制(RBAC)、数据加密(传输/存储)、日志审计、等保三级合规
数据治理能力
- 术语标准化:内置中医临床术语系统(TCMLS)、SNOMED CT、ICD-11等标准,自动映射区域数据。
- 主数据管理:患者主索引(EMPI)、机构主索引、医生主索引、药品主索引、疾病主索引统一管理。
- 数据质量管理:准确性、完整性、一致性、及时性四维质量评估与自动修复。
- 元数据管理:数据字典、血缘关系、影响分析,支撑数据资产可视化。
- 数据安全治理:分级分类、权限管控、操作审计、合规检查。
适用对象
市/县级医共体
牵头医院+乡镇卫生院+社区服务中心,实现区域协同与分级诊疗。
医联体
城市三级医院+二级医院+社区医疗,专科联盟与技术协作。
区域卫健委
区域医疗数据监管、质量控制、资源调配与政策决策支撑。
医院集团
大型中医院集团跨院协同、监管与科研平台建设。
应用价值
数据上收
区域病例与指标以标准化方式沉淀,支撑监管、科研与政策制定。
能力下沉
名医资源、AI辅助、知识库下沉基层,提升基层服务能力。
业务协同
转诊/会诊/处方流转等跨机构协作,形成诊疗闭环。
成本可控
统一平台统一运维,按需扩展,降低总体拥有成本(TCO)。
监管透明
质量/医保/用药等指标实时监控,支撑精细化管理。
科研赋能
高质量数据集支撑真实世界研究与多中心临床试验。
部署方式
- 公有云部署:快速上线,弹性扩容,按需付费,适合中小型医联体。
- 私有云部署:数据自主可控,满足等保三级要求,适合大型医共体与省级平台。
- 混合云部署:核心数据私有云存储,非敏感业务公有云弹性扩展。
- 容器化交付:Docker/K8s容器编排,支持跨云迁移与灾备。
对接能力
- HIS/EMR/LIS/PACS对接:通过HL7/FHIR标准接口或自定义API对接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。
- 医保接口对接:支持国家医保平台、省级医保平台实时结算与费用上传。
- 公共卫生平台对接:自动上报传染病、慢病管理、妇幼保健等数据。
- 药品供应链对接:与药品配送企业、煎药中心对接,实现处方外配与物流追踪。
- 第三方应用集成:开放API接口,支持AI辅助诊疗、远程会诊等第三方应用集成。
合规与安全
- 等保三级认证:满足《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.0》三级要求,定期安全评估与整改。
- 数据安全:传输层TLS 1.3加密,存储层AES-256加密,敏感数据脱敏与水印。
- 权限管理:基于RBAC的分级权限控制,全链路操作审计,重要操作二次认证。
- 隐私保护:符合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《数据安全法》,支持联邦学习与隐私计算。
- 容灾备份:双机热备、异地容灾、数据定期备份与恢复演练。
典型应用案例
某县级医共体
场景:1家县级中医院+12家乡镇卫生院,缺乏统一信息平台,双向转诊靠纸质单据。
方案:部署区域数智中医云平台,打通各机构HIS系统,建立患者主索引与电子健康档案,上线双向转诊与远程会诊功能。
效果:双向转诊流程电子化,转诊时间从平均3天缩短至1天;远程会诊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,基层诊疗能力提升30%;沉淀区域中医病例数据20万+份,发表科研论文5篇。
某市级中医医联体
场景:3家三甲中医院+15家二级医院+50家社区医疗,专科协作需求强烈,数据标准不统一。
方案:部署区域云平台,建立中医专科联盟(心血管、肿瘤、骨伤等),开通远程MDT会诊与专科培训,统一中医术语标准。
效果:专科联盟月均会诊量200+例,疑难病例诊断准确率提升40%;中医术语标准化率达95%以上;医保控费效果显著,不合理用药下降50%。